苍溪县局:“80”后新农人 绘出好“丰”景
来源:苍溪县自然资源局 发布时间:2022-11-14 分享:

金秋十月,种粮大户赵永龙迎来了新的“收获季”。金黄的稻谷和“脱了外衣”的玉米棒子堆成一个个小山。

“这都是我复耕后地里的收成。”望着院坝里稻谷和玉米的丰收,赵永龙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

34岁的赵永龙是苍溪县白鹤乡柳池村的农民。4年间,他复垦的撂荒地达200多亩。

支持赵永龙不断扩大粮食生产的,是耕地的严格保护、新粮食安全观的日益普及和农业科技的快速进步。

近年来,昔日的好田良地因农户常年在外务工而逐渐被“荒弃”。赵永龙说,前几年,特别是一些业主大面积流转土地发展猕猴桃和核桃,种种原因导致成了“荒果园”。没了收益的业主不仅丢下这些田地,还欠下了乡亲们的土地租金……

而现在,境况已经大不一样了。政府加大了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采取动态监测、政府激励、惩戒约束“三管控”机制,创新推进代耕、寄耕、扩耕、转耕“四利用”模式,大大激发了山区老百姓种粮的信心,有效解决了农村“谁来种地”问题。

“我首先与外出务工农户签订农田土地流转协议。”赵永龙说。不再外出挣现钱的赵永龙,开始对这些被流转的撂荒田地进行复垦整治,栽上了稻谷、油菜、小麦、玉米、大豆和红苕。光稻谷今年就收获45万斤以上,玉米近10万斤,加之油菜、小麦、大豆等,一年地里“刨”了20 多万元纯收入。忙完秋收和秋播,腾出手来的赵永龙正在整理废弃的核桃园土地。下个季节,他手里可种植耕地面积就有1100多亩了。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爱着农村。”赵永龙回乡务农种田,是苍溪这个农业大县“端牢中国饭碗”的一个缩影。在苍溪,像赵永龙这样的“80后”种粮大户还有40多位,他们让昔日荒弃了的10000余亩良田再现了勃勃生机。

据县农业农村局数据,苍溪用整治撂荒地复耕生产弥补了高山地区因天旱造成的粮食减产损失,大“烤”之后的苍溪粮食依旧能装“满仓”。今年,全县撂荒地复垦复种面积达1.58万亩,增加粮油3500余吨、产值9400余万元,全县粮油总产量可达到52万吨,与去年持平。

近年来,在苍溪“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用责任保面积、保产量,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的政策引导下,苍溪这个传统种粮主产区的“粮食安全观”发生了新的变化。

守住耕地红线是重中之重。苍溪县自然资源局局长王琦说,苍溪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强化“长牙齿”的硬措施,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肃的纪律、最严密的法治守住“饭碗田”,要求“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并以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

近十年,苍溪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推动引领作用,着力建设良田夯实基础,累计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45个,补充耕地2.28万亩,建成了基础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优质高标准农田60万亩,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提升1个等级,每亩增产100斤以上。在此基础上,苍溪还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71个,农村宅基地复垦成耕地14419亩。

既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苍溪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农业科技设备推广,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优质种业发展。

“特别是原来靠天吃饭的土地,由一季雨养玉米,变成了小麦、玉米两季种植,大大提高了粮食的复种指数。”王琦说。

“今年这片200多亩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复垦整治变成水田地。栽秧时,全程都是机械化播种,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节约了时间。”陵江镇龙梁村返乡农民工赵波指着眼前的一片秧田介绍说。

“省力、省时、省费用,我们种粮户更有信心种好粮、多种粮了。”机械化的耕作方式带来的不仅仅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更多的是为山区带来了发展的动力,悄然改变着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目前,苍溪机械化耕种和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九成。

各种农业补贴让农民见到了“真金白银”。“我家享受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大户水稻和玉米补贴、复垦撂荒地补助等精准补贴政策。”赵永龙说。

苍溪守住“饭碗田”的粮食安全观念和能力之变,是农业大县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一个侧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已手中。

耕地是粮食的命根子,也是苍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心之所系。“下一步,苍溪县要坚定不移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和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在健全完善推进‘代耕’‘寄耕’‘扩耕’‘转耕’等流转盘活措施的基础上,引导返乡创业人员投入农业生产,配套补贴政策,切实做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一寸土地不能少、保障粮食安全一丝空隙都不留’。”苍溪县委书记张世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