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利州东路一段739号 邮编628000 电话:0839-3265706 传真:0839-3264320
备案号:蜀ICP备202102352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73号
耕地保护大家谈 | 广元市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这样说
市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 孙洪方
保护耕地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但随着广元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在耕地保护工作中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耕地“非农化”现象凸显。一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农建设也随之快速增加,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占用耕地不可避免。二是近几年,受脱贫攻坚政策扶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后,在农村掀起了建房高潮;广元又属山区地带,建房安全区域基本上在耕地范围内,村民占耕地建房难以避免。三是国家鼓励和发展乡村经济,鼓励农村发展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增加了非农建设产业链,也相应增加了占用耕地的数量。
?耕地农业结构调整较多。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流量较大,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耕地撂荒现象严重,很多耕地三五年不耕种,已自然成林。二是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实施以来,多数村民特别是无人在家耕种或是无劳动能力耕种的农户已将坡度较大的耕地还林,退耕还林意愿强烈。三是全市25°以上坡耕地较多,不利于实施机械化耕作,耕地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四是近两年来,农村大力发展生猪等畜禽养殖的政策鼓励下,设施农用地也在迅速增加。
?现有耕地生产难度较大。一是因种粮收入较低,农户种粮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虽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农村人口回流人员将逐渐增多,但除了解决自身口粮问题外,在短期内满耕满种难以实现。二是目前已流转的土地,流转期限一般在土地承包期内,且多数种植的是经济作物,业主投入较大,难以一时恢复种粮。部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也由于后期管护不到位和无人耕种撂荒,利用率不高。三是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等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难以有效控制,在5年内全面恢复粮食作物生产难度较大。
?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较重。一是土地综合整治已实施20年,较好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经大量开发实施,现有的耕地后备资源较为缺乏,补充耕地后备资源也较少。二是全市经济发展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占用耕地数量越来越大,落实占补平衡任务很重。实施占补平衡项目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财政负担和筹资难度较大。三是实施的占补平衡项目新增耕地来源主要是田坎,难以按照新的新增耕地核实办法上图入库。同时受地域影响,未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地域零星分散、建设内容繁杂,需投入的资金多,而新增耕地率较低。
二、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采取政治、经济和法律手段,将约束性保护、建设性保护和激励性保护相结合,切实保护好资源。一是继续将耕地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目标严格考核、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严格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和强化执法监察,在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等方面加强约束性保护和建设性保护。二是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进行激励性保护。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在有条件的县区试点,用经济手段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将保护耕地的责任和义务由被动变为主动。三是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行为,特别是要严厉打击乱占滥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等违法行为,让土地使用合理合法。
? 借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产业发展和农用地流转搭建平台,充分利用好资源。一是科学编制“十四五”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做好备足项目的规划入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成高标准的基本农田,为农用地流转、产业发展以及建设用地报征提供平台和保障。二是增强规划设计的前瞻性,提高耕作机械化水平,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同时加强项目实施后期管护,尽可能的延伸服务边界,延长服务寿命,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规范农用地流转激励机制。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建立和规范土地流转,试点对流转农用地企业给予优惠和奖励,实施规模化和机械经营,切实发挥土地最大效益。
? 结合全市耕地资源情况,将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转化为资本,有效盘活好资源。一是加强对外沟通交流学习,了解和收集信息,与耕地资源较少的市州建立指标交易流转协议,适当加大市、县地方投资占补平衡项目,增加全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量,加强对外交易流转,将全市耕地资源就地转化为资本。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实施增减挂钩和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三是在土地利用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挖潜存量土地,严格增量用地,向旧城区要地,向空闲地、废弃地要地,向空心村要地。实行“开源”和“节流”并举,想方设法不占、少占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