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绣花功夫织出小康村景——广元市自然资源局倾力开展精准帮扶工作纪实
来源:广元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02 分享:

用绣花功夫织出小康村景

——广元市自然资源局倾力开展精准帮扶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崔华忠

迎着秋日的阳光,剑阁县香沉镇龙台村贫困户李作国门前的一片橘树林里,颗颗脐橙散发出诱人的光芒。从3年多前的新苗探索性栽种,到如今的树壮果硕,这样喜人的变化成为李作国一家人生活变迁的生动折射。

李作国一家的变化,是龙台村脱贫奔康历程的缩影。新修水泥路、整理撂荒地、种上贵妃枣、建起产业园……从贫困村到小康村,龙台村的变化深刻和显著。

2014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作为帮扶单位,对包括香沉镇龙台村、三堆村、卫星社区的三个村社下足“绣花”功夫,从物质到精神、从当前到长远、从整村到个户,全方位真帮实扶,使三个村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73个帮扶贫困村经省、市考核验收,顺利脱贫退出;2019年所有贫困户脱贫达标,帮扶贫困村顺利通过国务院三方评估考核。因脱贫攻坚工作业绩突出,该局2019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单位”。

把基础设施的短板补起来

“我担任第一书记报到时,村委会院坝里的荒草比人还高。”市自然资源局驻龙台村第一书记孙建勇说,那天,他坐了3个多小时的车到达龙台村,在村里转了一大圈,心里凉了大半截---这个村的偏远程度和贫穷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哪怕天大的困难,也要把这个村扶起来。”市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洪方掷地有声,并发出“全局上下过紧日子,全力支持脱贫攻坚”的号召,动员干部职工出智出力奉献脱贫。同时,局党委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帮扶干部,逐村召开现场会,听取困难,研究方案,现场拍板,并责任到人抓好落实。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成为市自然资源局帮扶工作的首要任务。经过深入谋划和积极争取,一系列强基措施随后紧锣密鼓展开。规划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对土地进行小改大、坡改平、荒改熟,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争取“村村通”项目资金,从局里抠出办公经费作为补助,硬化通村、通组、入户道路,全村每家每户出门不沾泥巴路;投入80余万元,对村公共文化阵地进行全面整修,改造升级服务功能……

“我们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是最大短板。”香沉镇三堆村党支部书记熊征华说,为帮助他们这个非贫困村,市自然资源局在短短几年时间,经过多方协调,村里硬化了12公里通村通组水泥路,7个组全部完成饮水工程,投入120万元修起便民桥,从以前的全村只有1.3公里水泥路到如今组组通。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田间路、排水渠、山坪塘等设施焕然一新,还为每个组修建垃圾房。针对村公共服务阵地基础差的问题,投入30余万元,把以前的废弃学校改建,修成全新的公共服务阵地。如今,村民出行、饮水、发展产业不再发愁。

一组组数据,记录着市自然资源局帮扶的3个村(社)基础设施的成绩。争取“村村通”项目资金,硬化村组道路39.9公里,利用易地搬迁配套资金修建入户路22公里,彻底改变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标改山坪塘21口,修建渠系15公里,建设集中供水站6处。改建起标准化的村卫生站、健身房、便于村民休闲娱乐的乡村大舞台。实施电网改造升级,使家家户户用上了放心电。争取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在帮扶的三个村规划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平整土地300余亩,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连、路相通的优美图景。

让产业发展的弱项强起来

龙台村贫困户李金枝是个糖尿病患者,家中妻子长年生病,病痛让一家人的生活举步维艰。

让这个家彻底摆脱贫困,唯有发展产业。在帮扶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在经过土地整理的5亩荒坡地上种起了300余株贵妃枣,种植了1亩中药材,闲暇时间在产业园区里务工,加上流转土地收入,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产业是脱贫之基,但龙台村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怎样发展产业、发展什么产业,是个棘手问题。龙台村党支部书记李恕名告诉记者,驻村帮扶工作队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和贫困户代表120余人6次外出考察学习,从市农业局请来专家检测土壤、气候、海拔等,结合龙台村的特殊环境,把发展贵妃枣和中药材作为主攻方向,他们在探索性试种的基础上,引进四川省老匠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流转240亩土地,重点发展中药材和贵妃枣,并建起了加工厂。同时,采取村党支部带动和大型业主带动的方式,引导群众广泛发展主导产业。

“没有市自然资源局的帮助,我们绝不可能有现在的产业局面。”李恕名说,发展贵妃枣的土地大多为撂荒地,3名帮扶干部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土地测绘,并垫钱组织清杂去乱。后来由市自然资源局买回2万余株树苗赠送给村里,从而实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记者漫步龙台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小庭园,有的栽种贵妃枣、脐橙等果树,有的发展土鸡等养殖。在贵妃枣产业园里,一颗颗树苗、一株株中药材长势正好,附近的群众忙碌着除草、培土,好一幅现代园区产业新景。

这些年,市自然资源局在龙台村采取“党支部+专合社+农户+市场”经营模式,建成贵妃枣产业园320亩,带动发展农户庭院枣园200亩;以“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中药材基地300亩;建成“龙回红脐橙”示范园,成立剑门关土鸡养殖合作社、富奔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74409人参与,实现当地群众就地务工,解决42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

将困难群众的志气鼓起来

香沉镇卫星社区虽然靠近场镇,但发展却一直滞后,全村贫困户达80183人,老龄户居多,许多群众发展信心不足。市自然资源局派出帮扶干部,挨家挨户制定脱贫计划,讲扶贫政策,鼓励他们因地制宜搞发展,帮助提升脱贫信心。

“有市自然资源局帮我们,天大的困难都不怕。”卫星社区监委主任严曝泉说,经过一系列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的信心强了,从等靠要变为拼命干,自立自强战脱贫的劲头分外足。

“贫困群众的难,是我们心头最大的痛。‘贫困群众是亲人、他们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在干部职工心中早已成为一种共识。”市自然资源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任云军告诉记者,他们确定107名正式干部作为结对帮扶干部,与贫困户认亲结对,严格按要求到村开展“三同”活动,制定帮扶规划,开展政策宣传。

龙台村贫困户李全成一家3口人年龄偏大,结对帮扶的孙洪方隔三差五就来到家中嘘寒问暖,并联系实施危旧房改造,并结合自己多年在农业系统工作的专业知识,帮助他把房屋后边的荒坡进行整理,养了一百多只土鸡,一家人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他先给我算收益账,鼓励我大胆养鸡。然后手把手教我鉴别、养殖土鸡的方法。”李全成说,在孙洪方的指导下,他现在成为远近有名的土鸡养殖专家,每年光卖鸡和蛋的收入就超过了1万元。

“做梦都没想到有今天的好日子。”76岁的龙台村贫困户李怀政说,在他的心中,市自然资源局的干部比亲人还亲。这些年,她和老伴生了几次大病,每次都是帮扶干部跑前跑后,让他们渡过难关。如今,他不仅有公益性岗位的收入,还经常到产业园区里务工,一家人的生活大变了样。

“既要从物质上帮扶,更要从精神文化上引领。”市自然资源局着眼解决精神上的贫困,用精神文化凝聚力量、引领方向。积极开展机关支部与帮扶村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向群众全覆盖宣讲扶贫政策和脱贫标准,引导群众知党恩、知政策、知奋进、听党话、跟党走。以开展“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节等纪念活动为契机,评选表扬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自立自强、不等不靠的先进典型。完善村规民约,整治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及时化解村民矛盾纠纷。

文化铸魂,精神聚气。一系列引领方向、凝聚力量的措施,点亮了贫困群众的精神天空,增强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那些曾经哭穷比穷的“老贫困”变成了开动脑筋脱贫的“新先进”, 自强文明的新风逐渐兴起。

把扶贫使命扛在肩上,没有什么力量比上下同欲更为气势磅礴。6年多来,从面上到点上,从基建到产业,从村里到户头,市自然资源局紧盯大事难事急事,对三个村的帮扶实在而贴心,周到而细致,倾力推进村里发展,织就了美丽富足的新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