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利州东路一段739号 邮编628000 电话:0839-3265706 传真:0839-3264320
备案号:蜀ICP备202102352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73号
草树知春,姹紫嫣红。三月的丁家碥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中分外美丽。从码头坐船行进在碧波荡漾的白龙湖中,远处眺望那樱花丛中隐约可见一面党旗飘扬的村委会,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我不由得感叹: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热爱,三年了,风雨同行,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如此让人流连。此心安处即是吾乡,我与丁家碥的故事由此缓缓展开……
第一书记 是称谓更是责任
时光荏苒。回想三年前接到单位派我任丁家碥村第一书记的通知后,我既有忐忑又有期待。作为退役军人的我,一直很想为群众干些实实在在的好事,但又怕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足,得不到群众的认可。我把这些顾虑给妻子说了后,妻子说:“你去嘛,把你当兵时候的胆子拿出来……”是啊,我曾是军人,临阵退缩是大忌,贫困是我们国家现阶段最大的“敌人”,我应该冲锋在前。于是,我踏上了新的征程,也开启了我和丁家碥的故事。
丁家碥村依山傍水,对很多不熟悉的人来说好像是“世外桃源”。但在用一个月走遍这里的土地后,我深深认识到“贫困”带给大家的艰难。丁家碥村是水库移民搬迁安置村,下游宝珠寺水电站蓄水发电后,原来河谷地带良田沃土被淹没,大部分农户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源,所剩农耕地多属贫瘠的山地。搬迁后,大多数农户分散居住在800米以上海拔的半山地带,基础设施耗资大、建设难,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经济发展,加之湖水阻隔,农业生产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交通运输成本高,农副产品交易难,老百姓出行难。
压力就是动力,使命呼唤担当。记得我到村工作不到两个月,迎来了第一次脱贫攻坚检查,当检查组人员问70多岁的母全先大爷知不知道驻村第一书是谁时,母大爷有些迟疑地说:“我不晓得呢”。当时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这时站在一旁的我说:“母大爷,那你晓得我是哪个不?”母大爷笑着说到:“咋个不晓得呐,你是我们的赵书记,是来帮我们的,我眼睛不好,但是一听见你的声音就知道你是哪个。”检查组的工作人员笑着说这就叫“闻声辨人”,帮扶工作能达到这种效果,老百姓满意度肯定也就高了。一瞬间,我觉得这两个月的奔波劳累都值了。
这次的事情更加坚定了我的工作信心,我同村“两委”班子因村施治、因地制宜,在项目投资和产业发展上进行详细规划。,把丁家碥当自己家乡一样来规划、一样来建设。几番努力,通过积极联系派出部门发挥行业优势,同时争取交通、农业等其他项目资源,为丁家碥村争取了扶贫避险解困资金468万,帮扶资金26万元。
脱贫摘帽 是目标更是承诺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实现脱贫摘帽退出,是丁家碥全村人民的目标,也是我身为第一书记对他们许下的郑重承诺。
承诺必践诺。为了利用好各项来之不易的项目资源,在五月的炎炎烈日下,我把村文书何志文拉上一道,背着相机、拿着笔记本挨家挨户收集群众意见搞规划。这天,我们走到二社韩锡文老大爷家时,老两口非要留我们吃饭,我们再三推辞,没想到韩大爷生气的说:“你们这么热的天气还为我们做事,饭都吃不上,那我们也太没有人情味了!”。一时拗不过,我们只得“从命”。当七道热气腾腾的菜端上桌的时候,我们都惊讶了,要知道韩大爷和老伴儿都快80了,做这么一桌菜太不容易了。看着婆婆快掉光的牙齿,一时间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一桌饭菜包含了太多深情厚谊,也给了我莫大的动力。
连续两个礼拜近37度的高温“烘烤”,本来当兵后就黑的我又被晒黑了一大圈,隔壁村的支部书记都仁能见到我说:“赵书记,你确实是个实干家,我还很少见到像你这样年轻的干部这样不怕吃苦搞工作的呢!你这样下去小心回家娃都不认识你了……”我笑着和他开玩笑的同时,心头一盘算,才发现已有个把月没有回去看我那快两岁的“小棉袄”了,但这边的群众也是我的亲人,他们同样离不开我。我坚信,脱贫攻坚路上,那些“小别离”一定能成为“大幸福”!
大半年的努力,丁家碥村完成村道、社道、入户路、码头、文化室、文化院坝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27户的风貌改造建设。发展黑猪养殖500余头,黄羊养殖300余只,脆红李种植100余亩。全村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17年底,丁家碥村迎来“大考”。期间,我经常几个礼拜不能回家,入户核实、整理资料,一天比一天忙。有一次入户途中由于风浪太大,我们乘坐的小船在湖上猛烈地晃了起来,吓得大家大气都不敢出。等终于靠了岸,大家全身都湿透了,大风一吹,冷得直哆嗦。村主任沈莉强一边上牙磕着下牙一边说:“我们……这是……用生命在扶贫呀!”。爱开玩笑的村文书何志文打趣地说:“不要怕,扶贫路上有你也有我”。大家哈哈大笑一阵,继续赶路,工作的热情很快驱散了刺骨的寒意。在忘我工作中,丁家碥村顺利通过年底的验收,我也完成了对大家的承诺。
勇于担当 是坚持更是本色
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亲情。2018年汛期来临不久,全县范围发生特大洪灾,丁家碥村受损严重,很多产业发展刚有起色的贫困户面临着“返贫”的风险。而此时我的小女儿刚出生不到两天,还因发烧住进了新生儿监护室进行治疗。
看着手机里村主任发过来的受灾情况,我下定决心,要第一时间回到村上去,和乡亲们一起对抗洪魔。告别了流泪的妻子和还在监护室的女儿,我冒着风雨迅速奔赴到丁家碥,组织人员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同时邀请地质队专家一同入村查灾。洪灾过去后,我又向派出单位县自然资源局争取到130余万元地质灾害项目资金,治理了4处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点,确保了19户5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抗灾期间,村上的养殖户何天堂在微博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我看到了他们在了解灾情时,有的腿肿了,有的淋雨感冒了,都没有休息,都在坚持走村串户,一刻没有停下……但他们说,这是该做的事!我在这里想对他们说,你们辛苦了,灾难会很快过去的。你们不是孤军奋战,丁家碥的群众将和你们一起战斗,希望你们幸福平安……”这段话,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记录,也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爆发。疫情当前,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不顾家人的担心,我第一时间驱车从老家赶到了丁家碥村,组织村里党员组成突击队,带头在村设立卡点值班值守,从正月初三开始就一直坚守。村里口罩紧缺,我通过多方渠道购买到口罩300余只,及时发放到了村民手中。值守换岗后,又和村社干部及党员对全村110名返乡人员进行逐一核查、入户宣传。因为交通出行不便,疫情期间,为了保障全村群众的生活物品,我们又当起“带货郎”,给全村人员代购生活物资,并送到每家每户,确保群众在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与外界接触。
岁月不居,奋斗不止。丁家碥的樱花又开了,在樱花丛中,你会看见一条条干净的村道、一处处整洁的院落、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这些就是我和丁家碥的故事,相信在不久后的将来,这个故事一定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