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利州东路一段739号 邮编628000 电话:0839-3265706 传真:0839-3264320
备案号:蜀ICP备202102352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73号
日前,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的实施意见》。这是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针对科技创新领域颁布的首部重要文件,从重塑科技创新格局、推进科研管理改革、集聚资源创建国家级平台、改革人才激励机制和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5个方面,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提出具体要求。
《意见》明确,重塑科技创新格局。一是确立面向2030的自然资源创新战略。夯实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基础——以地球系统科学观,认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拓展自然资源科学理论支撑。突破深地、深海科学前沿——采用集中攻关机制,突破“卡脖子”技术,构建2000米到1万米多层次资源能源探测技术体系、深海能源矿产开发共性核心技术装备及试采技术体系,创新水平跻身先进国家行列。发展调查、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应用发展遥感、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高新技术,构建自然资源立体调查监测技术体系;集成创新国土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方法技术,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发展创建国土空间规划与集约利用理论方法,建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方法技术体系。二是构建重大科技创新攻关体制。部系统研发单位要积极竞争领衔国家重大、重点科技创新任务;创新工作模式,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等工程项目中,设立5%左右的“研究式调查”项目;围绕自然资源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聚焦重大创新方向,重望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力量。三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深地深海科学前沿、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生态保护修复、空间规划利用技术体系等方面,培育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北斗导航定位、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深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推广;组建跨学科研发团队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进人自然资源工作主战场,促进资金链、技术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
《意见》要求,大力推进科研管理改革。一是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实施“放管服”责任清单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简化科研活动过程管理,针对关键节点实行“里程碑”式管理;精简优化“帽子”“牌子”,只保留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一种科技人才“帽子”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一套牌子”;突出创新质量和贡献评价导向,清理简单量化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做法。二是推进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改革。推进实行章程管理,落实法人自主权,建立首席专家(首席科学家)机制。三是改革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建立鼓励法人担当负责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领导班子创新考核制度,探索中长期绩效评价制度。
《意见》明确,集聚资源创建国家级平台。改革科技平台创建模式,依据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条件要求,优选自然资源领域若干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新团队,建立创建国家科技平台梯队序列。积极谋划助推国家实验室,建强海洋领域现有3个功能实验室,助推建成海洋国家实验室;谋划创建地球深部探测领域国家实验室。加快创建优势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林木遗传育种等部分领域形成国际领跑格局;凝练重大创新方向和创新目标,积极打造深地资源、深地动力学、岩溶动力学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在深海深空深地探测、森林生态系统等前沿方向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在部优势工程技术创新领域,遴选条件成熟的团队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意见》提出,改革人才激励机制。用好高层次创新人才,建立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建立直聘和破格竞聘制度,对列入梯队的人员实行“一人一策”保障机制。强化高层次创新人才绩效激励,实行“一项一策”清单式管理、年薪制、协议工资等薪酬激励,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合理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简化程序精准引才,可设置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外聘高层次创新人才。扩宽青年人才成长空间,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重大工程中吸纳不少于10%的3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副总师、首席专家助理等职务;拓宽破格竞聘通道,建立国际合作优先通道,增加参与重大科技活动机会,为青年人才成才铺路搭桥。
《意见》要求,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弘扬科学报国崇尚创新传统,广大科研人员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自然资源事业发展中,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强化创新人才精神激励,建立专家联系机制,加强支持和服务保障,加强优秀人物、创新成果宣传,鼓励学术民主和自由探索。重奖科技创新突出贡献者,部设立科技奖励专项资金,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的创新团队,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其他等别参照此标准授奖。构建信用管理制度,建立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信用评价体系和科研诚信平台,全面实行科研人员信用管理,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依法依规终身追责,打造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